跨性別原住民紀錄片
《 太陽部落的孩子》

本片是一部跟著跨性別原鄉青年頭目回家的紀錄片,在這部片中,我們看到部落崎嶇蜿蜒山路的困境,感受部落餐廳歡聲笑語的純真,理解部落成員的各種性別面貌與家庭關係,與見證舊部落的環境變遷。

我們希望透過這部片,喚起社會對原住民議題的關注,同時也邀請觀眾一同反思「家」的意義。到底是一個地方、一個房子,還是我們心中曾經存在過的那個歸屬?

製片 / 吳伊婷
導演 / 羅嘉慶 Pacake 吳伊婷 Abby
片長 / 30分
語言 / 華語、霧台魯凱語
字幕 / 繁體中文、英文

預告片

(正片在本網頁下方,可免費線上觀看)

開機預告 01 車流篇

在某次與夥伴的討論中,我們決定開拍一個跟著原民青年回家的小小紀錄片,就拿著手邊某次搭客運到部落的素材,做成了開機預告。

開機預告 02 台北篇

在還沒前往部落拍攝之前,某次內容發想中,我們構思要借用什麼哏,去幽默呈現這種「回鄉的惆悵」。就在某個河堤路邊,拍攝了這個對某電影致敬的短片。

預告片 01 回家篇

部落拍攝結束之後,開始整理素材時,簡單的製作了一隻預告片,宣告後製工作的開始。

預告片 02 舊部落篇

隨著後製持續作業,漸漸抓到這部紀錄片的感覺與調性。在這次嘗試著把舊部落裡一些特別的景與素材,嘗試剪成一隻預告片。

預告片 03 電暖器篇

當製作進入最後階段,粗剪、配音逐步到位。這個公開前的最後預告透過主角舊家中的一個角落,開始講述離開家鄉的故事。

製片/導演 吳伊婷

為什麼想要拍這部片?

我自己身為跨性別者,一直以來與原生家庭有嚴重的疏離。因此,對於「家庭」、「回家」與「家園」這些議題,總有著想像、期盼與盼望。我有個朋友是一位跨性別原住民頭目,在她的引薦下,接觸到了魯凱族吉露部落的族人們。在與族人朋友的相處與磨合中,慢慢的體會到,他們心中對於原民土地的認同與文化失語的迷茫。

原住民權益與跨性別倡議都是注重「主體性」的運動,如果當這個身份不被身邊的人接受,那我們自身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身份?在「認同身份」與「不重視身份」的人之間的想法與分裂,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方向。

這部片看起來是一部溫馨的返鄉紀錄片,您可以淺淺的去看這部可愛的紀錄片,也可以去想想有哪些是「理論上應該出現,但是沒出現」的內容。

最後,在你問之前,我可以回答你:我本身沒有原住民身份 。只是本著對這片土地的愛與想要講述跨性別故事的心,去記錄屬於這裡的原住民故事。

全片線上看

劇照

我們將一些有趣、生動、深刻的鏡頭做成劇照,歡迎存檔分享

01 山林

02 兩人走在吉露舊部落

03 吉露舊部落去露教會上的十字架

04 吉露舊部落中掛著平安瓶的樹

05 吉露舊部落頭目家門口的彩繪大石板(本片片名由來)

06 漫步在吉露舊部落裡,前往吉露集會棚的路上

07 神山部落黑妞的店廚師Biduwan

08 神山部落黑妞的店

09 台24終點處俯瞰阿禮大崩壁地點

10 神山部落屋頂與左左(白貓)

Credits

製作人員名單

製片 / 吳伊婷 (Abby)
導演 / 羅嘉慶 (Pacake) 、吳伊婷 (Abby)
旁白 / 胡嘉穎 郭俊池
歷史照片 / 羅嘉慶 (Pacake)
剪接&撰稿&後製 / 吳伊婷 (Abby)
調光 / 林里歐
現場歌聲 / 黑妞的店三位小朋友
音樂 / Bensound、Sidetrax、Pixabay
霧台魯凱語協力 / Zipulu Abaliwsu 羅庭琳 (好茶部落)
設備協力 / NSD (TW)
英文協力 / Hammie、Ray、酷兒翻越、陳有靈
日文協力 / 張亭菲、劉靈均
宣傳協力 / Ray、謝睿原、Adralriw

特別鳴謝
奈特 小楓
霧台鄉公所 黑妞的店 佳園企業社
魯凱族 大武部落 神山部落 吉露部落 好茶部落
Lumaq 露瑪恪 Daybreak 破曉咖啡 New Bloom 破土
以及每一位魯凱族人

導演特別收錄

在本片中,我使用了許多免費的免授權音樂,感謝這些作曲家與音樂家,讓這部片更有感覺。

其中一首音樂特別的令我有感觸,有一種空靈、漂浮、又擊中靈魂深處的惆悵感。這首音樂被用在本片中一群人在舊部落遊歷時有點憂傷的橋段,也被我放在credits當片尾曲。該音樂是由Zakhar Valahan製作的Perfect Beauty,您可以在 Pixabay 與 Youtube上面聽到完整曲目:

Perfect Beauty on Pixabay / Youtube

返回頂端